CBA球员热议身高优势:篮球场上的“巨人”真的无解吗?
身高在CBA赛场上的争议与思考
近日CBA联赛中关于球员身高的讨论再度成为热点。多位球员在赛后采访中坦言:"面对2米10以上的对手时,防守端确实存在天然劣势。"广东队后卫徐杰更直言:"有时候明明封到脸上,但对方抬手就是空心入网。"
"现代篮球讲究空间和速度,但CBA很多球队还在依赖大个子硬凿内线。"
数据说话:身高与效率值的关系
- 本赛季场均得分前20球员中,身高超过2米05的占65%
- 篮板榜前十全部为2米08以上球员
- 但三分命中率前五名有3人是后卫
值得注意的是,辽宁队张镇麟给出了不同观点:"身高固然重要,但像郭艾伦这样1米92的后卫照样能在国际赛场大杀四方。关键看技术全面性和球场意识。"
专家视角:身高不是唯一标准
篮球评论员苏群在《赛场观察》节目中分析:"CBA需要警惕'唯身高论'。看看NBA的库里、保罗,包括我们的赵继伟,都证明小个子球员同样可以主宰比赛。青训选材应该更注重综合素质。"
随着CBA联赛国际化程度提高,越来越多球队开始尝试"小个阵容"。上海队李春江教练就表示:"下赛季可能会减少传统中锋的使用时间,增加机动型锋线的出场比例。"
这场关于身高的讨论,实际上折射出中国篮球发展道路的选择。是继续坚持"以高制胜",还是拥抱现代篮球的多元化趋势?或许答案就在两者之间寻找平衡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