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内球员海外历练需谨慎,实力才是拿高薪关键
余嘉豪、曾凡博、崔永熙、林葳等本土球员纷纷选择挑战海外联赛,意图突破所谓的“舒适圈”并历练自身。曾凡博与篮网签署一份Exhibit 10的训练营合同,奖金上限约为8.53万美元;余嘉豪则与西甲毕尔巴鄂队签署一份月薪2000美元的合同,并计划下放到西乙联赛获得锻炼。从两人在海外联赛的薪资情况看,与国内CBA联赛相比存在明显差距,这使得他们有了跳出CBA舒适圈的动力。
2025年NBA选秀第16顺位新秀杨瀚森以4年2139万美元的新秀合同加入NBA联盟,合同采用2+1+1模式,前两个赛季全额保障,累计达906万美元。相比之下,这是远高于CBA薪资水平的数额,需要十年以上时间才能在CBA赛场上达成的收入。这凸显了国内球员若具备杨瀚森的天赋和实力,则在海外联赛薪酬方面也会有更高的回报。
有关CBA是否舒适圈的争论始终存在。黄金一代球员马布里进入CBA后不仅凭借实力达到联赛最顶尖水平,还需要应对各种困难与压力,因此他在CBA的表现背后并非只有舒适二字。值得注意的是,CBA联赛中顶薪球员的薪资与欧洲联赛相比并非差距巨大,而像米西奇放弃高薪转投欧洲联赛,也说明高薪并不总是唯一诱因,实力与潜力同样重要。
对抗强度与竞争激烈程度方面,CBA与其他联赛包括NBA不相上下,许多参与过CBA的球员都有感受。因此,国内球员跳出所谓的“舒适圈”并非轻而易举,实力是真正拿到高薪的关键。无论是余嘉豪、曾凡博、崔永熙、林葳,还是其他球员,他们想在海外打出一片天地,仍需谨慎选择,并依靠自身实力说话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